2025-09-04
鋰電池企業期中考成績單公布,二線企業上半年整體業績同比改善,“寧王”繼續一大獨大。
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的七家鋰電池上市公司中,有五家實現營收、凈利雙提升。其中,欣旺達(300207.SZ)、中創新航(03931.HK)、正力新能(03677.HK)實現了半年度業績新高。
欣旺達上半年營業收入269.85億元,同比增長12.82%;凈利潤8.56億元,同比增長3.88%。雖然增勢平緩,不過仍繼上年同期再創上市以來營收、凈利新高。
消費電池是欣旺達上半年最主要的營收來源,其為欣旺達貢獻了51.47%的營收,較上年同期下滑超3個百分點。
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業務板塊的營收占比均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,分別為28.18%和3.72%。儲能系統雖占比最低,卻是欣旺達三大板塊中增速最快、毛利率最高的業務板塊。
今年上半年,欣旺達動力電池出貨量合計16.08 GWh,同比增長93.04%;儲能系統出貨量8.91 GWh,同比增長133.25%。
港股上市公司中創新航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樣創上市以來新高。其營收為164.19億元,同比增長31.68%;同期凈利潤為4.66億元,較上年同期增加了87.14%。
在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中,中創新航指出,上半年利潤同比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,產品在乘用車、商用、儲能、船舶等業務領域不斷規?;狭?。
中創新航的主要業務分為動力電池、儲能系統產品及其他兩個板塊。動力電池業務板塊上半年的營收占比達64.94%,較上年同期下滑超13個百分點;同期,儲能系統業務板塊的營收占比提升至35.06%。
根據中創新航半年報,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裝車量為21.8 GWh,同比增長22.7%,排名全球第四、國內第三;儲能電芯出貨量實現大幅增長,排名全球第四。
正力新能今年上半年營收31.72億元,同比增長71.9%;凈利潤為2.2億元,同比實現扭虧為盈。
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,于今年4月在港股上市,專注于動力電池、儲能電池及航空電池產品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。去年,該公司凈利潤9101萬元,結束連續三年虧損。
針對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,正力新能此前在業績預告中指出,隨著公司業務拓展,多款定點車型量產,動力電池出貨量同比大幅增加,推動公司銷售收入增長。
今年上半年,正力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.63 GWh,銷售收入為29.85億元,銷售收入和出貨量同比增長均超過80%。動力電池業務是正力新能最主要的收入來源,上半年的營收占比約為94.11%。
正力新能還提及,持續推進的提質增效改善活動,使得報告期內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。半年報顯示,正力新能的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.9%提升至17.9%。
億緯鋰能(300014.SZ)是二線電池廠商中盈利規模最強的企業。其上半年營業收入281.7億元,同比提升30.06%;凈利潤為16.05億元,出現了24.9%的下滑。
億緯鋰能進一步指出,若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及單項壞賬計提影響,則上半年凈利潤為22.18億元,同比增長3.78%。
國軒高科(002074.SZ)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幅為15.48%,達到193.94億元,創歷史新高;其凈利潤同比增長了35.22%,達3.67億元,創近七年新高。
瑞浦蘭鈞(00666.HK)和孚能科技(688567.SH)上半年繼續虧損。
其中,瑞浦蘭鈞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4.91億元,同比增加24.9%;凈虧損0.65億元,較上年同期4.4億元的虧損額收窄超八成。
同期,孚能科技營收43.53億元,同比減少37.58%;凈虧損1.58億元,較上年同期2.72億元的虧損額度也已大幅減少。
盡管二線鋰電池企業的業績普遍有所回升,但鋰電池行業“一家獨大”的格局并未改變。
此次統計的七家二線鋰電池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合計約為32.87億元。同期,鋰電池行業的絕對龍頭寧德時代(300750.SZ)的凈利潤為304.85億元,幾乎為七家二線鋰電池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的10倍。其1788.86億元的營收,同樣甩開二線鋰電池廠商們一大截。
上年同期,寧德時代的凈利潤約為另外七家公司總和的8倍多,一、二線企業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。
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,寧德時代今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達128.6 GWh,市占率為43.05%。排在榜單第三至第五位的中創新航、國軒高科與億緯鋰能上半年的市占率僅分別為6.52%、5.18%和4.09%。
儲能電池方面,寧德時代指出,上半年,其儲能電池出貨量及市占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無論是在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電池賽道,此次統計的所有二線鋰電池企業的毛利率,均無一超過寧德時代。這意味著寧德時代不僅在整體規模上碾壓二線鋰電池廠商,且其盈利能力同樣遙遙領先。
面對有限而擁擠的市場,二線電池企業陸續開始開辟新增長路徑。低空飛行器、人形機器人、船舶都是較為熱門的選擇。
也有包括欣旺達、億緯鋰能在內企業選擇赴港二次上市,在通過港股渠道進一步籌集資金的同時,也能夠提升企業的國際知名度,完善全球化戰略布局。